【三下鄉(xiāng)】教育學院師生赴龍州、憑祥等地開展“三下鄉(xiāng)”愛國主義教育實踐
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強邊固防的重要論述,厚植愛國情懷,增強青年大學生強邊固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2024年7月3—7日,教育學院組織了一支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隊,深入龍州、憑祥等地,開展暑期“三下鄉(xiāng)”愛國主義教育實踐。
7月3日,教育學院師生在學院團總支書記陳意揚老師帶領下,來到德天跨國瀑布836界碑處,團隊成員們一遍又一遍地認真擦拭界碑上的灰塵。隨后,由張馨怡同學宣講836界碑的歷史背景、重要意義以及守邊戰(zhàn)士們的英勇事跡,表達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。
7月4日,實踐團隊前往龍州市中國紅軍第八軍革命紀念館。在紀念館內,師生們認真聆聽了講解員介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,一張張照片、一個個場景、一件件物品再現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。隨后,涂宇婷同學宣講中國紅軍第八軍戰(zhàn)士們的英勇頑強,不怕犧牲的精神。
7月5日,師生們來到紅八軍軍部舊址。從舊址門前的牌匾一眼就看出了年代感,剛勁有力大字見證著這一棟三層小樓的歷史。鄧小平同志在1930年龍州起義前后,從右江和上海先后兩次來龍州,到這里居住、辦公和召開重要會議。這一棟紅軍樓,是鄧小平同志在龍州開展革命運動出生入死的地方,就在這里打開了龍州左江革命形勢的新局面。
大家紛紛表示,通過參觀學習,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的英勇無畏和堅定信念,更加堅定了自己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的決心。
7月6日,團隊成員前往越南共產黨駐龍州秘密機關舊址,展館陳列分為“胡志明主席與中國”“龍州與越南革命”兩個部分,展示了胡志明與越南革命者在廣西邊境從事革命活動的歷史,并由此與中國人民結下的深厚情誼。大家進一步理解了中國共產黨開創(chuàng)的革命事業(yè)在國際上產生的影響,對中國革命的世界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。
7月7日,實踐團隊前往憑祥市友誼關。在展覽廳了解了鎮(zhèn)南關(后更名為友誼關)大捷的勝利和喜悅;在中越外事會晤室,進一步了解中越兩國人民長期建立的深厚友誼。下午,大家前往憑祥市法卡山英雄紀念碑園,陳意揚老師帶領團隊人員緩步行至紀念碑前,瞻仰紀念碑,全體人員默哀,向烈士致以崇高敬意。在紀念碑前,陳意揚老師帶領團隊成員,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,堅定理想信念,涵養(yǎng)矢志不渝的奮斗精神。
此次暑期“三下鄉(xiāng)”愛國主義教育實踐,通過走訪龍州、憑祥等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,感悟了廣西崇左邊境的紅色文化,了解革命先輩為共產主義事業(yè)無私奉獻的先進事跡,瞻仰革命遺跡,緬懷革命先輩,讓青年學生不斷堅定理想信念,爭當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和踐行者。
圖為學生認真擦拭836界碑
圖為團隊成員在836界碑前合影
圖為教育學院與中國紅軍第八軍革命紀念館共建實踐育人基地合影
圖為師生在越南共產黨駐龍州秘密機關舊址合影
圖為團隊成員在友誼關前合影
圖為團隊成員在法卡山英雄紀念碑園前合影
圖為團隊成員重溫入黨誓詞
【關閉】